3)第一百六十一章 法币(四)_风起1924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而是在修建堤坝。

  在武汉长江大桥动工的时候,长江堤坝的修建工程也是进行。不过堤坝的修建则是大多只能靠政府出资,除此之外,民间也会捐赠一部分。

  “回禀李主席,我们的计划是三年的时间,具体得看工程的进度。只要大桥需要的资金、原材料这些供应充足,建造进程应该能加快不少。”李文骥认真道。

  “三年?差不多!”李恪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不过必须保证工程质量,我不希望质量出现问题。这将是我国在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,相信建成之日,肯定会轰动全国。

  而且平汉线、粤汉线两条铁路也能连接起来,将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。”

  李文骥有些激动,“李主席说的有道理。偌大的长江,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座长江大桥,跟黄河相比,长江落后了。

  就拿武汉来说,两条铁路不能连通,商业和行人往来都得靠做渡船,十分不方便。要是眼前这座大桥修建成功,在中国的桥梁史上,都会具有极大地纪念意义。

  之前政府数次提出要修建大桥,可最后都破产,还好李主席把这个付诸于现实。”

  修建长江大桥可不像修建黄河大桥那么容易,历史上不是中国没有技术实力修建长江大桥,不过因为成本太高,最后都被迫放弃。就像南京那边历史上就是采用的铁路轮渡,而不是修建一座长江大桥。

  武汉长江大桥现在就需要750万银元,等过几年,这个成本还得上升,以当时政府那因为年年打仗,哪舍得花近千万修建一座长江大桥。

  “现在武汉以及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,就是受到长江的制约,我作为父母官,肯定得为这里的百姓考虑。修建好这座大桥,对于政府来说,是百利而无一害,自然得修建。”李恪笑着道。

  “对了,李工当年也参与过川汉铁路的测绘对吧?”李恪突然想起这事,便好奇道。

  李文骥点头道,“当年在汉宜局,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,勘探过汉口到宜昌的铁路。民国第九年,在美国工程师的带领下,进行过宜夔线的复测,还编写出了川汉铁路的工程预算,不过后面还是没能修建起来。有些遗憾。”

  “你觉得,川汉铁路从汉口起,经襄阳、勋阳、安康、绥定,再到重庆修建如何?这条路线线路如何?

  虽然隧道多了一点,不过地理条件比之前的川汉线要好不少。”李恪把他的这个铁路规划提上去,到现在都没批准,即便是他的老丈人帮忙,上面的反对声音很大。主要是没钱。

  “经陕西这么绕过去?”

  李文骥愣了一下,他倒是没这么想过,因为现在国人所熟知的川汉线,都是从宜昌这边过去,从襄阳这边绕过去,里程可就要增加不少。不过要说施工难度,的确要不现在的川汉线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lsql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